当前位置: 首页 > 他山之石 > 国际仲裁
让上海仲裁走向世界!进博会上这个高峰论坛透露这些讯息
  发布时间:2021-11-16 14:19:54 打印 字号: | |

11月8日,第三届上海国际仲裁高峰论坛暨2021上海仲裁周开幕式在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平行会场4.2馆成功举办。



作为第四届进博会配套活动,本届论坛以国际仲裁发展“新格局、新动能”为主题,吸引了来自1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0名境内外知名国际组织、仲裁机构、行业组织代表和仲裁员、律师、专家学者以及进博会交易团代表等以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参与。



“上海连续三年以进博会为平台组织国际仲裁高峰论坛,让世界了解上海仲裁,也让上海仲裁走向世界。”上海市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陆卫东介绍,“这彰显了我们上海仲裁行业坚持国际化发展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决心和信心。”



上海仲裁高质量发展进行时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经济的繁荣发展离不开包括仲裁在内的法治保障。“仲裁一裁终局,且裁决可执行,可以为纠纷当事人节省较大的时间成本,”上海市贸促会副会长、上海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副主任马屹介绍,“仲裁裁决还具有跨国执行力,签署过《纽约公约》的168个国家之间互相承认仲裁裁决的效力并支持强制执行,因此仲裁在国际商事争议解决上具有比较优势。”



“上海有着培育和支撑仲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深厚土壤,”上海仲裁协会会长俞卫锋说,“上海自开埠以来,逐渐成为东西方商业往来、文化融合最充分的城市,讲法治、重契约、守规则日益融入城市商业文化基因,从而推动上海成为我国商事仲裁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仲裁行业跟随着我国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脚步逐渐萌芽、不断壮大。自1995年中国第一部《仲裁法》实施以来,截至2021年6月底,上海仲裁机构累计处理各类案件5.6万余件,总标的额超过3800亿元人民币,案件当事人遍及全球80余个国家和地区。



2019年至今,上海仲裁业务越来越呈现高增长态势,上海本土仲裁机构在两年半时间内共受理案件1.64万件,占历年案件总量的29.3%,总标的额1497亿元,占历年总标的额的39.4%。就在最近,一家上市公司的公告显示其与交易对手的一宗标的额逾百亿的案件已被上海一家本土仲裁机构受理,创下上海仲裁机构受案金额历年之最。



开放成为仲裁行业的春风



“上海加快打造面向全球的亚太仲裁中心是一项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是我国坚定不移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提高全球经贸治理规则话语权的重要行动。”陆卫东介绍,“上海仲裁行业要有扩大对外开放的勇气和自信。”



记者在《上海仲裁白皮书》看到,2020年上海仲裁机构共办理涉外案件191件,涉外案件争议金额共计84.03亿元。目前,上海仲裁机构受理的涉外案件涉及国别更加广泛。三家上海仲裁机构受理涉外案件的当事人涉及30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一带一路”国家有15个。



同时,涉外案件中约定适用的法律更加多元。例如在上海国仲受理的涉外案件中,除了约定中国大陆法律外,当事人约定适用的法律包括中国香港地区法律法规、日本法、新加坡法、意大利法、德国法和《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等。



而适用的仲裁规则更加多元化。例如在上海国仲2020年受理的案件中,有236件案件适用《上海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上海国际仲裁中心)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仲裁规则》。近两年受理案件中还有适用《联合国贸易法委员会仲裁规则》、《国际棉花协会仲裁章程及规则》、《谷物及饲料协会贸易规则》。



除此之外,当事人在仲裁协议中对仲裁要素的约定日益囯际化。在上海仲裁机构受理的案件中,部分案件根据当事人在仲裁协议中约定适用中文或英文为工作语言;部分案件的当事人在仲裁协议中对首席/独任仲裁员的国籍及专业背景进行了特别约定。



据悉,2019年11月,首届上海国际仲裁高峰论坛作为第二届进博会配套活动亮相“四叶草”。上海市司法局在论坛开幕式上发布了《境外仲裁机构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设立业务机构管理办法》,明确境外仲裁机构在符合条件、履行程序的情况下,可以向上海市司法局申请在临港新片区设立业务机构并开展国际商事、海事、投资等涉外仲裁业务。



目前,上海已经成为我国仲裁机构资源最集中、最丰富的城市,共有4家依法登记设立的仲裁机构,包括上海仲裁委员会、上海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上海总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仲裁与调解上海中心;还有4家境外仲裁机构在上海自贸区设立的代表机构,包括法国国际商会(ICC)、香港国际仲裁中心、新加坡国际仲裁中心、韩国大韩商事仲裁院等。



走出“舒适区”勇闯“国际化”



“上海本土仲裁机构的国际公信力、竞争力是我们推进仲裁行业扩大开放的底气,”陆卫东说,“为此,上海下大决心、花大力气对上海仲裁委员会进行机构改革。”



今年1月,上海出台全国首个主流仲裁机构退出事业单位体制的改革方案——《上海仲裁委员会深化改革总体方案》,明确改革后的上海仲裁委员会退出事业单位序列,注销事业编制,成为市政府组建、由市司法局登记管理、面向市场提供仲裁服务的非营利法人。



今年8月,上海仲裁委员会改革任务基本完成,新一届委员会由15名境内外仲裁专家组成。初步建立起国际化的现代法人治理结构,明确委员会作为决策机构、秘书处作为执行机构、监事会作为监督机构,实行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互分离、有效制衡的治理机制,并明确公务员不得担任或者兼任委员会成员。



“脱离体制内就如同走出‘舒适区’进入未知的深海,”上海仲裁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范铭超说,“但改革更是体制松绑、活力迸发,我们上仲所有同事坚信‘阵痛’过后必是一片光明。”



在新一届委员会的领导下,上海仲裁委员会正在组织仲裁员换届工作,拟聘任的仲裁员包括来自逾10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500名具有丰富涉外仲裁经验的专业人士,可以使用31种语言进行仲裁工作,基本做到“一带一路”国家全覆盖,将成为聘任仲裁员国别数最多的中国仲裁机构。



而上海仲裁委员会也吸引包括原新加坡国际调解中心东亚地区主任、原迪拜金融法院首席大法官助理、原美国联邦大法官助理在内的一批在境外争端解决机构担任过重要职务的人士加入。



“目前,我们正在抓紧修订仲裁规则,计划2022年上半年开始启用,”范铭超介绍,“新的规则将充分吸收国际先进仲裁规则的理念和做法,并与中国仲裁实践相结合,提供包括传统仲裁、快速仲裁、国际仲裁、专业仲裁、临时仲裁支持等在内的多样化的仲裁服务,满足来自国内外多元化专业化国际化的争端解决服务需求。”



今年10月,上海仲裁委员会获得了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观察员席位,成为参与第一工作组“中小企业”国际商事立法工作的首家中国仲裁机构。



据悉,论坛上还举行了虹桥国际中央法务区和长三角仲裁一体化发展联盟签约仪式。目前,长三角地区43家仲裁机构中,已有36家仲裁机构加入“长三角仲裁一体化发展联盟”。



科技赋能应对疫情



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发展,也给仲裁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近年来,互联网仲裁以其独有的低成本、高率、便捷性以及时性等优势不断受到当事人的青睐,这一新型的仲栽形式拥有良好的发展势头与巨大的发展潜力。



上海仲裁委是率先开通网上立宰平台的仲裁机构,受理案件中网上立案占比快速增长。2019年11月,为进一步提高仲裁文书的签署效率,上海仲裁委正式启用了裁决书电子签名系统,显著提高了裁决文书流转和签署的效率。依托自身的技术自主开发,上海仲裁委研究并启动了线上仲裁庭审。



2020年疫情期间,上海仲裁委鼓励采用“无接触”立案咨询方式,继续完善24小时网上立案服务平台,倡导仲裁当事人积极利用线上立案手段,提交仲裁案件的立案申请。加强仲裁员在线电子签名系统的利用率,提倡仰裁员通过手机端、电脑端实现远程电子签名,加快仲裁文书的流转速度。联手国内外仲裁机构,为因疫情防控原因无法前往异地仲裁机构开庭的仲裁当事人提供远程在线庭审的技术支持,实现网络仲裁庭审的实质性运用。同时,继续深化探索网络仲裁与智慧仲裁的理论与实务研究,建立高端网终仲裁新模式,为各类仲裁主体提供远程仲裁服务。



上海国仲是最早恢复仲裁业务的中国仲裁机构,上海国仲探索运用科技手段来辅助案件管理和仲裁庭审。为助力航空企业全面复工复产,降低航空企业争议解决的成本,上海国仲依托上海国际航空仲裁院专业平台建立了特殊时期航空争议解决“绿色通道”——“仲裁助航”专项机制。



2020年疫情期间,上海仲裁委已有22起案件通过“无接触”远程庭审的方式完成审理。



随着技术与法律服务业之间的不断融合,互联网仲裁的持续发展,上海仲裁机构未来还需进一步升级仲裁信息化系统,打造融案件管理、质效考核、大数据服务、互联网仲裁为一体的智慧仲裁平台,充分满足当事人对仲裁公正、高效、便捷的实际需要,全面提升仲裁服务的质量与效率。


 
来源:中国长安网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6414640142126724&wfr=spider&for=pc
责任编辑:sxh